今日教程“微乐透视插件”(原来确实是有插
亲,微乐透视插件有挂吗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 ,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 ,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 。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安装软件.
微信打麻将是一款非常流行的棋牌游戏 ,深受广大玩家的喜爱。在这个游戏中,你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来赢取胜利,同时还能与其他玩家互动。
在游戏中 ,有一些玩家为了获得更高的胜率和更多的金币而使用了开挂神器 。开挂神器是指那些可以让你在游戏中获得不公平优势的软件或工具。
如果你也想尝试使用微信麻将开挂工具,那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下载和安装:
-
首先,在搜索引擎上搜索相关关键词,找到可靠的开挂软件下载网站。
-
进入该网站后选择适合自己手机系统版本的安装包并下载 。
-
下载完成后 ,打开安装包进行安装。
-
安装完成后,打开微乐透视插件并进入游戏。
-
在游戏中使用开挂软件即可获得不公平优势 。
软件介绍:
1 、99%防封号效果,但本店保证不被封号。
2、此款软件使用过程中 ,放在后台,既有效果。
3、软件使用中,软件岀现退岀后台 ,重新点击启动运行。
4 、遇到以下情况:游/戏漏闹洞修补、服务器维护故障、政/府查封/监/管等原因,导致后期软件无法使用的 。
操作使用教程:
1.通过添加客服微安装这个软件.打开
2.在“设置DD辅助功能DD微信麻将开挂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5.保持手机不处关屏的状态.
6.如果你还没有成功.首先确认你是智能手机(苹果安卓均可).其次需要你的微信升级到新版本.
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转自:每日人物 资本市场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今天蜜雪冰城登陆港股 ,开盘30分钟即涨超32%,市值超过1000亿港元,堪称一场酣畅淋漓的“超级IPO”。 “雪王 ”上市 ,散户吃肉。光是打新就争得头破血流 。企业上市之前,往往会面向大众发行少量流通股票,股民们认购股票的过程就叫打新 ,参与者越多,中签越难。而打新“雪王”,是2025年迄今为止 ,资本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战役。 离奇的场景陆续出现 。有人资金俱备才发现没有香港账户,连夜坐高铁去香港开户,只为赶上打新蜜雪冰城的末班车。为了增大中签几率 ,有人借助杠杆撬动了1.7亿多港元,也有人紧急腾挪了2000万现金入场,但结果令他们遗憾——打新的人实在太多,押上这么多钱 ,也只能中个一两手。 这一次,蜜雪冰城只公开发售3.45亿港元,但认购额却达到了1.84万亿 ,高达5324倍的认购倍数,直接刷新了港股记录 。 上一回这么轰轰烈烈的打新,还是去年上市、如今征服全体中产的老铺黄金 ,但那一次,认购倍数不过300倍。 更疯狂的是“雪王”的发行股价高达202.5港元。作为对比,奈雪的茶上市时 ,发行股价是19.8港元,加上优惠券,满打满算 ,也只够买一杯奈雪的奶茶。而202.5港元,足够买下47杯蜜雪冰城的柠檬茶,请全组同事痛饮 。 “雪王 ”的吸引力,也改变了不少股民对新茶饮公司上市即破发的预测。此前 ,除了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上市首日收盘,也都跌破了发行价。 在很多股民眼里 ,“雪王”的确不一样 。论市场规模,“雪王”已经开出了超过4.6万家门店,是全球现制茶饮品牌里的王者;论盈利能力 ,过去的2024年,蜜雪冰城的前三季度净利润是35个亿;更重要的是,“雪王 ”的权杖指向了四面八方 ,蜜雪冰城早已成了一种消费习惯,是人们收紧钱包时,不会抛弃的选择。 这样的疯狂场面 ,足以让每一个人回忆起2021年。彼时,港股打新的“冻资王”还是互联网公司快手,凭借1204倍的融资认购数,冻结了1.28万亿港元 。资本市场对快手的信心 ,在上市后推动了股价的一路飙升,当天,快手股价从发行价115港元上涨了161% ,直逼300港元。 当然,也有人并不那么看好蜜雪冰城上市后的前景。一位同样参与打新的财经媒体人说,他对“雪王”没有滤镜 ,在很多人看来,蜜雪冰城最大的护城河是供应链,但在他眼里 ,茶饮赛道已经太过拥挤,而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也没有革命性变化 。至于最被大家赞誉的扩张地图,背后也有加盟商们的失落——如今 ,蜜雪冰城开得遍地都是,不少加盟商们并不挣钱。 分析是理性的,跟着赚钱的心却是蠢蠢欲动的。最终,这位媒体人还是没忍住 ,跟着打了一手新股 。 打新结果出来之后,每日人物找到了几位投中了蜜雪冰城的人。他们之中,有学生“小白 ” ,也有资深老股民,更不乏身价上千万元的高净值用户。在这一刻,蜜雪冰城是他们的“公约数”。我们一起聊了打新经历和背后的投资心态 ,有趣的是,他们都不打算留着蜜雪冰城的股票,而纷纷选择开盘抛售、落袋为安 。 至于收益嘛 ,“都是高净值用户,在这赚万儿八千的”。 文 |饶桐语 陈婧瑄 编辑|辛野 运营|小二郎 “好股票有共识,这一次可以打满” 王歌 ,全职理财人,打8530手中2手 撬动1.7亿成为“顶头槌 ”, 最后赚了1万多“钢镚儿” 算起来,这是我第二次当“顶头槌”——简单来说 ,就是在一场新股认购里申购了最大数额,以蜜雪冰城为例,申购1.7亿多港元 ,就能成为“顶头槌 ”。 网上很多人形容“顶头槌”是真大哥,会喊我“大佬”,我觉得没那么夸张 。为了打新 ,我账户里一直准备有200万港元,不过这一回,券商给我开放了200倍杠杆 ,相当于只用了80多万的本金,就能打满1.7亿,成为“顶头槌 ”——因为这只股票发行规模小 ,单个账户想参与更多也没办法。还有一次,也是一家规模很小的企业,稍微打一下就“顶头”了。 别的钱也没怎么花 。券商只收100港元的手续费,我有张优惠券 ,还减了50港元。 对于我来说,打新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投资方式。2018年,我35岁 ,父母退休,他们原本开了一家公司,但专业性比较强 ,做设计行业的 。我是学文科的,完全不懂,也没办法继承家业 ,他们就把公司卖掉了。收回资金后,我也从一家机关事业单位辞职,开始管理家里的资产。 辞职是我提出来的 。当时 ,我的工作很稳定,但收入很低,月薪不到一万元,还要经常通宵加班。对于我的决定 ,我父母最开始不是百分百认可,只给我了1500万元启动资金,让我试一试。 我估算过 ,家里的财产净值可能在8000万元人民币左右,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房产,这几年价格虚高 ,金融类资产大概在5000万,其中一部分,我父母都选择了银行定期存款这种最保守的方案。我们当时只定了一个目标 ,比如2018年,银行利息大概是3%,我觉得以我的水平 ,可以做到比银行多2个百分点,就跟我妈商量,提走这两个点作为投资回报,这就相当于我的生活费 。那一年 ,我最终达成了这个目标,年薪差不多在30万元左右。 老板是自己的父母,好处是没有KPI。达成目标后不用汇报 ,只需要在微信里给他们说一句就行 。这几年遇到银行降息,他们还会觉得,我的能力还挺厉害 ,开始认可我的投资效益,一旦有哪笔定期到期了就不再续存,直接给我。几年下来 ,我当前的管理资金已经达到3000万元,翻了倍,年薪也涨到了四五十万元。 像我家这种情况 ,资产保值很重要 。所以我的整个投资思路,都倾向于稳健型。我一般不炒股,只会参加打新,除了港股 ,我也会在北交所盯着新股上市。 前几年,港交所打新风险还是比较大,比如一年上市10个项目 ,可能有六七个都破发,只有少数几个项目确定性很高,我就只打那几个——好股票会有共识 ,像蜜雪冰城,自媒体看好 、券商提供高杠杆,这都是市场很明确的信号 ,就可以选择打满 。 不过,确定性高的投资,单次收益率就不会很高。这种投资方式 ,有一个形容是,拿着一个大的吸铁石去大街上走,然后吸走地面所有的钢镚儿。意思是你一定会赚钱,但每一个硬币的价值都很小 。就像这次打新 ,我已经打满了1.7亿,最后只中了两手。 到了暗盘交易(注:新股正式上市前,通过券商进行的非公开场外交易)期间 ,它从发售价202.5港元涨到了258港元,涨幅接近30%,挣的钱超过了一万 ,我就直接卖掉了。对于我的资金池来说,赚一万,确实只是钢镚儿 ,但也是必然会捡到的钢镚儿。 因为打新每一次都没有挣到很多钱,所以我心里也不会有什么波动 。那种感觉,其实和上班比较接近 ,就记住哪天去打新,哪天去卖掉就行。 更多时候,我都没有在上班的感觉。我每天早上10点钟起床,吃了早餐 ,遛遛狗,再陪陪娃,等孩子休息了 ,我就再看看手机,管理一下资金,不会定期坐在电脑前盯盘 。我挺喜欢这样的生活 ,不像我父母年轻时创业,要管理公司,还要和客户维持关系 ,很忙碌、琐碎。我承认父母能做到的事情我做不到。 给父母管钱当然也会有压力 。不过我还好,可能是因为我一直在找各种低风险的投资,即便是市场波动 ,资产变化也不会浮动太多。如果我的投资组合里,炒股比例太大,可能会一下子赚很多钱,但相对地 ,压力也会很大。我不想承受那样的压力 。 “我只想趁热度捞一波快钱” Vincent,500强外企高管,打1000手中1手 老股民 ,挪了2000多万现金打新, 结果远低于预期 这次蜜雪冰城打新,我心里挺忐忑的。结果出来后 ,很失望。 网上很多人打新用了券商提供的杠杆,我没用 。为了控制风险,我打新都是全现金参与 ,又为了占用这笔现金的时间尽量短,我拖到蜜雪冰城招股截止前的最后半天才认购了1000手,2000多万港元——那几天 ,我恰好把手上中芯国际和腾讯的股票卖掉套现了,有一笔较高的获利,就都挪来打新了。 2月28日下午我收到通知,只中了100股。尽管打到了一手 ,超越了不少人,但说实话还是亏的,毕竟调动资金需要付出一定的沉没成本。原本我预期能够中10手 ,赚个七八万走人,结果只中了一手 。暗盘开盘后我没等太久,以每股270多港元的定价卖掉了 ,赚了7000多元。 我研究港股十几年,打新经历不少,可中签率实在太低。今年我打新两次 ,先前投过一家积木公司布鲁可,认购了500万港元,都没能打中 。在我看来 ,打新就像撞大运,首先能不能打到,这是运气,其次打到之后 ,股票究竟能飙升,还是会破发,也存在不少变数。 在蜜雪冰城之前的茶饮类公司 ,比如古茗和奈雪,起初市场非常看好,没想到上市后都是破发。我参与过奈雪打新 ,眼睁睁看着股价从快18港元一路下跌至1港元出头,如今反弹到2港元,回头看幸好当时打新没中 ,不然也蛮可怕的 。 现在信息越来越透明化,大家对一只股票基本盘的认知,逐渐趋于一致 ,蜜雪冰城被大众广泛看好,说明问题不大。但大多数人了解到的,也仅仅局限于这个公司的基本盘面。 根据既往经验,新股在一个月之内下跌的概率往往超过上涨的概率 ,所以一般会选择第一时间将它卖掉 。因为在上市那一刻,投资者的热情会到达顶峰,而后潮水退去 ,价格也有可能慢慢往下走。 对我而言,参与蜜雪冰城打新,也只是想趁热度捞一波快钱而已。因为周边的一些朋友 ,包括整个投资的圈子都在谈论,我才想到要去打新 。但我入场之前就想好了,不会在其中留恋太久 ,万一它和奈雪一样呢。 我目前在一家医疗行业的500强外企做高管,这两年,公司发展面临蛮大的阻力 ,我个人想要实现财富增长,投资的机会显然更多。我是比较保守的投资者,每年目标就是跑赢大盘,不会让自己在股票上亏损超过7% ,否则就要及时止损,因此基本不会发生特别让我焦虑的事情,更不可能跌到我的成本位。 我相信幸存者偏差 ,也听说过有人股票亏了百分之七八十后还握在手里,我很难理解,不愿冒这个风险 。前不久 ,我靠科技股赚了12个点,之后为了避免大跌,我把它们全部抛掉了 ,虽然这可能损失一些潜在的机会,也许它们之后能够达到20个点甚至30个点,但我觉得已经够了 ,也不想去赚这份不确定的钱。 这次蜜雪冰城只中了一手,也让我丧失了对港股打新的兴趣。我用了本金2000多万,如果放在银行,只要买些高额的信托 ,银行一天的利息大概有2000多元,收入同样可观,而且更加稳妥 ,毕竟打新还有破发的风险 。也许对于那些手头只有5万、10万的投资者,中一手的回报率是很高的,赚7000多元 ,都有10%的回报率了,可像我这种手里资金数额偏大的投资者,打新反倒可能会减少收益。 这次打新很多人加杠杆 ,甚至打满1.7亿,风险其实并不高,只是付点利息。但与其把获得财富的概率放在打新上 ,还不如好好研究一些优质股票,这才是王道 。我身边有一定资金体量的同行,往往不会去打新,收益太低 ,他们更乐意将钱放在一只短期内能够上升,或预测能够翻倍的股票当中。要有人真拿出那么多钱打新,说出去指不定被笑话呢。 “股市像无底洞 ,打新像抽盲盒 ” Amy,香港研究生在读,打200手中1手 股市小白 ,第一次打新就开满108倍杠杆 我参与打新,可以说是在股市里一步一步 、越陷越深的结果 。 人得被坑一次,才会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去年10月那波A股行情 ,吸引了很多小白开始研究股市,我也是其中之一。我记得,当时大家都在说什么牛市来了 ,我都没开户,直接在支付宝买了场外基金,结果直到现在,还有一个基金在高位被套得牢牢的 。 关注股市之后 ,我发现它就像个无底洞。去年我大学毕业后到香港读研,也就开通了香港银行账户。很多券商会在这个时候给你开户奖励,有点像是鼓励你去薅羊毛。我选择的那个券商 ,是一万港元放在账户里60天,就会送一手阿里巴巴的美股股票 。我听了,感觉买一点好像也挺好的 ,当时,阿里的股价还是80多美元,现在已经涨到130多美元了 ,算是纯赚。 开通账户之后的某一天,它突然提醒我,有一个IPO打新。我点进去一看 ,是蜜雪冰城这种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就立马去搜索学习 。在此之前,我一点都不懂打新,只是知道这个概念。说起来很好笑 ,这还是有一回,看到有人发帖吐槽自己的亲戚,打新中了之后没有分钱给自己 ,让他看清楚了亲戚的真面目。当时,我就留下了一个印象——打新是可以赚钱的 。 而蜜雪冰城是行业龙头,很多人在推荐 ,我就选择入手了。那之后,我一边打,一边学。各种新概念都是最近才懂的 。 最开始 ,我连杠杆是啥都不知道。以前甚至觉得,上杠杆就代表血本无归、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我还跟周围人说 ,即便投资,我也绝对不会上杠杆这么恐怖的东西的!结果了解下来,好像没那么吓人,打新也不是特别难——这是我第一次打新 ,就开满了108倍杠杆,以我的本金,可以认购200手 ,最后中了一手。 现在,研究理财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还有很多人想去刮彩票 ,用一点点钱获得很大的财富,从而实现一些自由 。我感觉打新其实差不多,就是一种类似抽取中奖的模式 ,给你一种抽盲盒的感觉。 我对理财感兴趣,是因为自己物欲挺低的。我的大学时代都在疫情里度过,没什么买东西的机会 ,反而觉得股票挺有意思,所以我实习 、生活费攒下来的钱,本金五六万元,都放进股市了 ,但即便是赚钱了,好像也不太会高消费。 不过,这次赚钱之后 ,我暂时不准备买股票了,现在港股的价格很高,我不想在高点频繁交易 ,还是要沉淀 。 “中年人打新,更多是花钱买开心” 肖恩,互联网创业者 ,打3000手中2手 保守派投资者,上市就卖掉 我感觉到“雪王”打新火了,是因为我发的那条分享打新蜜雪冰城成功的小红书 ,没多久就有3000阅读量了,是我发小红书以来,流量最好的一条。 我是今年才开始尝试在港股打新的。这两年,其实港股打新破发率很高 ,市场普遍冷静 。我观察过,它重新开始火起来,应该是老铺黄金上市 ,后来是毛戈平、布鲁可。这三只新股票都是消费类企业,大众知名度高,所以大家参与度也高 ,它们就像三步跳一样,让市场越来越火。 不过,即便是老铺黄金 ,招股的时候也只有300倍认购,在当时,这已经是很高的认购数了 ,但蜜雪冰城的融资认购倍数直接达到了5000多倍 。 认购倍数越高,中签率越低。为了能中签,这次打新我也上了杠杆,我的本金是50万港元 ,加上券商的108倍融资,算是撬动了超过6000万港元资金。听上去确实比较恐怖,我还跟家人开玩笑说 ,今天花了6000万,他们一听都不能理解,问我“真的花了这么多钱吗? ” 听起来唬人 ,不过实际收益没那么高 。大家都知道,就算是那些上了所谓1.7亿杠杆的人,最后也就中个两三手而已 ,如果它涨50%,也就赚个四五万。毕竟,打新本就不是一夜暴富的生意 ,相比起炒股,打新的娱乐性会强很多,就像我的6000万,最后只中了两手。 对于我而言 ,打新更多是花钱买开心 。人到中年,能够影响自己情绪的事情很少,但打新的全过程都很激动人心。你从知道它要上市 ,然后看着券商慢慢地放融资额度,从最开始的10倍,最后到108倍。从心态角度来看 ,买完之后等着中签的感觉,就像刮彩票一样,让人很兴奋。 打新还有个好处 ,是时间很集中,几天就结束,上市我就卖掉 ,只赚一波新股情绪的钱 。因为我很明确地知道,我是看不懂股票的,搞不懂它会涨还是会跌,没有策略 ,也没有意志执行策略。炒股很反人性,你知道炒股最好的方式,其实是买完就把软件删掉 ,过两年再说,但你肯定每天都想掏出手机来看看,挺耽误事儿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的投资风格都比较保守,简单来说就是只买余额宝——我买过P2P,幸运的是在暴雷前夜取出来了 ,不敢再冒险 。大学时,我也开户炒过股,那个时候还想 ,炒股挺简单的,一天赚100元,就够养活自己了,结果亏了8000多元 ,后来买基金又亏了一万多。所以我一直奉劝身边的学生朋友早点炒股,因为本金少、亏得也少,你就得在没钱的时候学理财。 所以 ,今年决定打新,我也犹豫了很久才下手 。我想,相对而言 ,打新还是风险可控的,反正也就一手,亏也就是几千块钱。同时 ,它的年化收益又很高,相当于50万港元,只占用两天时间 ,涨势好的话可能就有一两万的收益。 蜜雪冰城的爆火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非常确定的事情 。我在上海,本来是不喝蜜雪冰城的,之前感觉也没有看到那么多门店 ,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它是一个比较下沉的茶饮品牌。但现在,蜜雪冰城已经开遍上海 ,上海年轻人也消费降级了——当时我中签,给女朋友发了消息说“中了”,她还以为我说的是前两天一起抽的上海市消费券 ,我们本来准备抽中了,再去吃顿好的。 这几年,大家的消费观的确有很大变化 。我之前是互联网从业者 ,现在在创业,以前也觉得拼多多下沉,结果我发现身边的那些真老板都用得不亦乐乎 ,比如一个认识的老板,去香港敲钟穿的西服都是拼多多买的。如今的我,会用拼多多,而只要身边没有站着会嘲笑我的人 ,我也会买一杯4块钱的柠檬水。 “蜜雪冰城像是一个公约数, 所有向钱看的人都会想买入” 奕晨,前金融从业者 ,打1手中1手 务实派投资者,“守财比理财更重要” 我之前在一级市场工作,做了5年投资者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帮非上市公司募资。因为在这个圈子里,我周围有很多做投资的朋友 。 在我们看来 ,蜜雪冰城算是这一年以来,唯一的超级IPO。它的热度高到,我周围所有的金融从业者 、炒股爱好者 ,都会讨论几句,互相询问,“你有没有打 ”“打了多少”“打中没有”。大家都说,整个上半年 ,可能最值得打新的两个股票,一个是蜜雪冰城,另一个就是宁德时代 。所以蜜雪冰城招股的时候 ,我和朋友们几乎没有考虑,都一起打新了。 我比较佛系,觉得能中就中 ,中不了也无所谓,就只认购了一手,100股。但我有朋友认购了20000股 ,是从券商借钱,还加了杠杆;也有朋友在二级市场的基金机构工作,动用了几千万元的机构资金去打新 。他告诉我 ,大概有上百家基金机构,投入了无可计数的钱,最后连一手都没有打到。 这样的场景,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过去一段时间 ,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这意味着大家不愿意消费,也不愿意投资 。但蜜雪冰城最后的认购数 ,到了1.84万亿港元,这个概念其实是非常恐怖的——在蜜雪冰城的所有股票里,90%的份额都给了主权资本、基石投资人 ,这些大型的、跟蜜雪冰城关系比较好的机构和股东。 最后只剩下10%左右的流通股,有上百万个散户 、大大小小的投资机构去抢,可见竞争有多激烈。 我了解到的业内对于蜜雪冰城的评价很高 ,它有点像是一个公约数 。现在金融行业的人,更加向钱看,已经无关乎赛道 ,即便是偏好科技股的基金经理,觉得蜜雪冰城有机会、可以尝试,也是会去尝试买入的。作为茶饮类的龙头,蜜雪冰城现金流好、盈利数据好 ,整个市场上,像它这么健康的上市公司,撑死也就100家。要说唯一的风险 ,可能就是门店出差错,加盟密集,可能会出现恶性竞争 ,但它也在做海外扩张,还是会有故事讲。 除了市面上太久没有这样的公司出现,蜜雪冰城上市的节点 ,还踩上一波情绪——前有小红书吸引了大批量海外用户,再叠加《哪吒2》和DeepSeek的异军突起 。某种程度上说,市场很久没有传来这么多好消息了 ,突然几波热点的爆发,还是会带动市场去研究,是不是情况要好起来了?如果是,大家也就更愿意花钱去投资。 不过即便是这样 ,我也没有上杠杆去打新,虽然有的券商提出不需要给利息,但折腾一趟也要交手续费 ,我觉得没有那么大意义,一点钱都不想多付。前段时间,古茗也上市了 ,当天破发 。那个股票,我就没有考虑去打新,因为我感觉古茗无论是盈利、供应链 ,都跟蜜雪冰城不是一个数量级,我只想去做确定性比较高的事情。 一旦做过一级市场投资,你就会发现 ,大家都想赚钱,但是真正能赚钱的就是百里挑一。比如有些同行,一只基金10年的周期,已经投了五六年了 ,给投资人的回款只有5%,这还是头部基金,可能一只基金的个人投资门槛就上千万元 。 2021年那会儿 ,市场疯狂,很多人手上有闲钱,都觉得能够钱滚钱 ,找好一点的投资机构就可以。但实际上,这个理论是不成立的,很多人都被埋在里面。类似的故事很常见 ,见多了,我个人就更加保守,觉得守财比理财更重要 。 我是个比较务实的人。做金融行业 ,你需要不断去创造幻想,创造泡泡,给别人想象空间。市场好的时候,你能说服自己这么做 ,但市场一旦变差,你去打造泡泡,自己会不自信 。所以在一级市场整体进入下行周期的时候 ,我就离职了,我不希望我创造的泡泡,会让别人亏钱。 现在 ,我在一家农业公司做市场,跨度很大,是完全不一样的行业 ,没有任何关联,但起码有实实在在的产品,看得见 、摸得着 ,心里更舒服一点。我不是说原先那个行业不好,这个世界永远需要金融行业,如果没有人去冒险投资这些梦想的话,就永远不会有泡泡玛特、宁德时代。 写在最后 谁在蜜雪冰城IPO里赚到了最多的钱? 就像以上不少人说的那样 ,入股蜜雪冰城,成为当下市场难得的共识 。 而在很多有经验的散户眼里,一家上市企业是否值得打新 ,其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该企业的基石投资者分量如何——机构的名头越大,认购数量越多 ,代表着市场认可度越高,增值的空间也越大。 而蜜雪冰城的基石投资者阵容,完全能够用豪华来形容。在其计划发售的1706万股里 ,占比超过45%的大头,已经被5家基石投资者瓜分 。其中,专注消费领域的机构巨头红杉资本 ,认购了6000万美元;蜜雪冰城的老股东高瓴资本、美团龙珠,继续加码共计4000万美元;还有来自不同赛道的新面孔,比如认购了4000万美元的博裕资本,此前的战绩是阿里巴巴 、美团、滴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 随着3月3日 ,蜜雪冰城正式上市,他们的收益也水涨船高。 投中蜜雪冰城,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实现万店规模之前 ,蜜雪冰城一直没有融资的动作。直到2020年,23岁的蜜雪冰城有了在A股上市的计划,才开始首轮融资。那段时间 ,为了成为蜜雪冰城的股东,头部机构的投资人们一度展开过堪称激烈的争夺战 。 据晚点LatePost此前报道,高瓴资本和美团龙珠 ,是等待合作名单里最先被确定下来的两家。为此,机构双方都派出了合伙人级别的“项目经理 ”:曹伟是高瓴创投合伙人、新消费负责人,朱拥华则是美团龙珠的创始合伙人。后来 ,朱拥华还回忆过,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甫尤其敬佩古茗和喜茶,因此,直到他们投资了这两家茶饮 ,张红甫才愿意接受美团龙珠的投资 。 和蜜雪冰城擦肩而过的资本,只能徒留遗憾。在36氪的一次采访里,投中过老铺黄金 、泡泡玛特的黑蚁资本创始人何愚 ,不避讳地表示,这几年错过的项目就包括早期的蜜雪冰城。原因是,那个时候的他还没有开始研究县域经济 ,“没看那么下沉”。 茶饮赛道的投资一度相当火热,但投资人们的目光,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聚焦在喜茶、奈雪等客单价高、声量大的明星项目上 。但市场却在2022年急速冷却 ,全年茶饮融资减少到仅有18起。而一直主攻下沉市场 、看上去距离资本最远的蜜雪冰城,成为了茶饮诸神之战中,最后也是最大的赢家。 从首次接受融资之后 ,蜜雪冰城的市场估值一路走高,从4年前的200亿一度涨至700亿 。截至发稿,蜜雪冰城股价已较发行价飙升超40%,市值达到1069亿港元。 而这场盛宴中赚到最多钱的 ,还是蜜雪冰城的创始人——河南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俩。资本、散户争得风生水起的股票,不过是零头,两人依旧保留了蜜雪冰城超过80%的股份 。按照1000亿市值计算 ,张家兄弟各自的身家,都已经超过400亿。 但这场持续了十年的茶饮混战,远没到收官的时候。茶百道 、古茗、蜜雪冰城后 ,包括霸王茶姬、茶颜悦色在内的诸多玩家也陆续传出筹备IPO的消息,谁都想在二级市场的助力下,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场新的战争已然开始酝酿。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成为中国最大连锁品牌:蜜雪冰城成长史》 ,晚点LatePost [2].《蜜雪冰城启动全球招股,明星投资机构现身基石投资者阵营》,金融界
1 、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2、自动连接 ,用户只要开启软件,就会全程后台自动连接程序,无需用户时时盯着软件。
3、安全保障 ,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可以非常安心,绝对没有被封的危险存在。
4 、快速稳定,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肯定是土豪 。安卓定制版和苹果定制版,一年不闪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